戲裏戲外 – 黃美琪

戲裏戲外 – 黃美琪
最佳新聞觸覺獎
以功夫作為題材的電影屢見不鮮,<<葉問>>一戲自零八年開畫,好評如潮,使相關的電影系列亦陸續推出。戲中以寡敵眾的場面,連環出拳的氣勢,以及民族英雄的身份,都令觀眾拍案叫絕。電影除了捧紅被外界喻為宇宙最強的甄子丹外,更在社會上捲起一股「詠春熱」。
如希望體會最正宗的詠春,相信大部份人也渴望跟葉問的長子—葉準請教一番。現時於逢星期六的晚上,葉準師傅便會出現在沙田大會堂,向一眾學員教授詠春。電影的推出對於香港詠春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,收到宣傳效果。席間問到詠春的熱潮會否經不起時間的考驗,葉師傅仍保持著輕鬆自信的態度回應:「無可否認,有不少學員是因電影效應慕名而來。」看來學員人數的多少對於葉師傅來說非急於一時,重點是他認為透過媒介的幫助,能夠將這項運動廣傳,提高吸引力和知名度,是有利詠春的發展。
「其實有不少人對我們的詠春黐手都很感興趣,此技巧比太極更勝一籌的原因,乃平和之中具有一定的攻擊性。」學習詠春的過程中不會使用重擊,或起跳轉身踢腳的大動作,而重心是懂得以柔制剛!以黐手為例,使用肢體相向去摸索對交方的拳路,透過彼此之間的皮膚感覺,身體運轉而進行攻防。可見學功夫並非一成不變,要視乎環境的變化。若單憑記口訣,是無法將靈活的黐手運用得淋漓盡致。使用黐手方式對陣時,起初可以先選擇防避,只要懂得保持頭腦清晰,看穿對手防線便能反客為主。正所謂:「太剛則折,太柔則靡。」詠春的黐手蘊含著孔子的哲學思想—中庸之道。
一百八十分鐘的電影,情節大多純屬虛構,而引人入勝的功夫則需要經過長年累月苦練而成。現實之中要學好功夫又是怎樣的一回事?「功夫其實很實在。興趣是第一步,繼而靠的是自己的投入和恆心,師傅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。」葉師傅語重深長的說道。回想當日的情況,即使葉準師傅下課離開後,在場仍有不少學員選擇留下互相切磋。筆者當然不會放過在旁偷師的機會,眼見學員的步履沉穩,黐手的技巧熟練,較量時點到即止。其後也會一同研究和互相提點,能夠透過實戰經驗了解自身不足從而改進,學員在整個過程都很主動。其實成功與否,就視乎那一點的投入!
葉準師傅認為自己一生最成功的地方,並不是初登銀幕就能獲獎,而是能夠為父親葉問建立一間博物館。採訪當晚人才濟濟,適逢葉準學會弟子拍攝大合照,而相片用作日後博物館的展覽資料之一。葉準師傅可成為了詠春的精神支柱,眾學員一呼百應,為承傳詠春出一分力!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