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春以外 – 陳樂怡
或者,大家都有留意近年有關葉問和詠春的電影;或者,不少人對詠春拳術的認知也是來自這些電影:例如尋橋、黐手、木人樁,又例如有人歸納詠春拳是始於嚴詠春,衍於梁贊,盛於葉問……
但經過是次採訪葉準師傅,對詠春的認知有了另一角度的體會。
葉準師傅愛好音樂、詩詞,年輕時曾從事教育及會計,對詠春其實一直都沒有興趣;在三十八歲時,因為遲婚,孩子尚很年幼,為了養妻活兒,為了更安穩的生活,眼見師兄弟因教授詠春而有着不錯的生活質素,他重新習武。
時至今日,年逾八十八的葉準師傅,對於傳揚養活他一家人的詠春,仍然不遺餘力,心裡揚溢的,是一份回饋詠春的執著。
詠春,除了糊口,亦讓葉準師傅依然健步如飛,依然思維清晰。
詠春,除了是武術,對葉準師傅而言更是一種傳統中國哲學的體現。
人生哲學被問到詠春與哲學的關係,葉準師傅馬上為我們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──在於詠春,別人揮拳而至,你會向另一個方向轉身卸開,但轉太多,亦會有危險;在於人生,一個人做事手執自己的原則,不能一成不變,但過度偏離原則,也不是好事。
葉師傅指,師傅教徒弟的責任是指引他們走直路不走歪路,但路,始終要自己走的。
在於詠春,在於人生,轉向角度的多少,視乎實際的經驗作判斷。
活於當下同行的採訪隊伍中,有人問葉準師傅倘若讓他重新選擇,會否走另一條路。葉準師傅朗然一笑:根本不會能重新選擇!
無法往回走,是我們都明白的,但總有些時候我們都把時間耗在諸如「能重新選擇,我一定如何如何」的問題上。人生是該往前走,可以回首懷緬,但不能沉溺;可以寄望將來,但不能過度。葉師傅關心的是傳承詠春,由香港以至羅村、羅村以至中國、中國以至全世界,並以行動實踐:在羅村親身授徒、在最近應詠春体育會邀請成為永遠名譽顧問……他期望的是膝下徒兒青出於藍勝於藍,宏揚詠春;我們看到的,是豁達、是魄力、是活在當下。
人生裡,往往無法所有事情都以興趣為先,但在過程裡,總有它的意義;生存,總有無限的可能,能從中獲益、欣賞、前進,才是生活。
或者,有些人從葉問、從電影看到詠春;而我則有幸藉今次機會從葉準、從詠春看到超脫了生存的生活,看到了人生……